特色:本路線由兩條古道串連而成,起點終點都是烏蛟騰。上半段於山腰漫行,景觀開揚,到三椏村可欣賞優美海灣景色。回程時沿山谷溪澗而行,紅石小徑別具特色,途經荒廢村落和田畿,並可找到奇特的心形壺穴,遊走其中,能感受到原始氣息。
路線:烏蛟騰 ➜ 九擔租 ➜ 犁頭石 ➜ 三椏村 ➜ 三椏涌 ➜ 上下苗田 ➜ 烏蛟騰
長度:約9公里
所需時間:約4小時
難度:3 ★
交通:大埔墟港鐵站乘20C專線小巴往烏蛟騰
注意事項:由於本路線需行經溪澗,如遇大雨或大雨後不宜前往
烏蛟騰小巴總站下車後,穿過祠堂和遊樂場,到公廁轉行左方小徑,漸離村屋,不久到逹九擔租村,兩層高的村屋群仍保持得很好。六十年代這裏曾有一百四十多位村民,現在只有回流的少量村民居住。
九擔租前行不遠,左邊有一排高大的楓香樹,冬天葉片會變紅,每年一月初,此樹紅葉特別紅和密集,吸引市區遊人專程來欣賞。
繼續前行,到一設有緊急電話亭的分岔路口,選擇左面的小路上山,拾級而上,站在小坳上,豁然開朗,遠方是八仙嶺,南望橫嶺峰巒橫列,俯覽上苗田、下苗田廢村一帶景色,滿目青翠,在山腰的荒廢梯田隱約可見。左前方是新界東北有名的高山「吊燈籠」,416米高,又名大青山,是觀看日出的熱門地點,從某個角度仰望其峰頂仿似火山口。
越過山坳,開始漫步於山腰的蜿蜓山徑,此段為犁頭石古道,大部份路段並無樹蔭。在炎夏六月 , 整個山頭都盛放著粉紅色花朵的山稔,到八月時果實熟透。站在途中山崗上,眺望印洲塘海岸公園,但見海灣曲折、小島羅布、風平浪靜、山光水色,不愧「香港小桂林」之美譽。下山是樹林茂密的石排路,日光不透、樹藤懸掛,加上倒塌破爛的犁頭石村屋,頗有荒蕪的感覺。村屋後方有一棵高聳大樹「五月茶」,村民視為風水林,已被列入古樹名冊。
走完下山路便到逹了三椏村的士多,士多前有大片的海水濕地,生長了大量屬於紅樹林品種的鹵蕨,泥灘上常見彈塗魚在跳躍及小白鷺在覓食。不遠處的三椏灣碼頭,海水清澈,波濤不揚,山巒倒影,一片悠閒憩靜。
離開碼頭後依指示牌往烏蛟騰,繞過濕地到海邊,小路兩旁紅褐色的岩石,是屬於沉積岩的粉砂岩,有一億年歷史,由於岩石含有豐富的鐵質,經氧化後變紅。
很快便到了另一片河涌濕地,名為三椏涌,位於河口鹹淡水交界,生長了各種紅樹林,附近設有營地。離開了三椏涌,接著漫步於河谷中的迂迴山路,沿途樹蔭蔽天,溪澗流水淙淙,如駐腳細心觀看,小溪中可找到兩棲動物香港瘰螈,牠是香港唯一的本土蠑螈,全身棕色,肚上的橙色斑點如人類的指紋般獨一無二。
走過荒廢的梯田圍壆,到了下苗田,所見村屋只剩下頹垣敗瓦。近上苗田的岩石和溪澗,可見紅色的礫岩和砂岩,而溪澗則可找到心形壺穴,維肖維妙,不仿在此休息和打卡留念。心形壺穴的形成是由於水流旋轉,帶動石屑,長期侵蝕河床所致。
續行小徑,當到達緊急電話亭的分岔路口,便依先前走過的路返回烏蛟騰乘車離開。